先講結論,就是如果在台灣待累計超過 31 天,且海外所得超過台幣 100 萬,那最好要申報,但最終很難因此實際需要多繳到稅
我只是講我 survey 的結果和個人理解,不負責任的呦 😛,而且其實罕見的狀況我都跳過,所以有嚴肅需求請洽專業會計師…
所得稅
所得稅分為一般所得稅額和基本稅額兩種
這裏
稅額指的就是你要繳多少稅,而不是指應被課稅的那筆收入的數字
比如你賺 100萬,需要繳 10萬 的稅,稅額指的是 10萬 這個數字,不是指 100萬 這個稅基
也就是說你全年的收入可能來自各種不同名目,結果可能會產生相應應繳納的一般所得稅額和基本稅額兩種
在台灣合法工作的人基本上都只需要管一般所得稅額,反正公司都報好了,你也逃不掉
而基本稅額是來自於最低稅賦制,是所得稅法中的配套措施。最低稅賦制列了六大稅基,目的是對於每年在這六大項目有高額收入的人,對其課徵所得稅。而海外所得就是六大稅基之一
換句話說,海外所得 (包含海外薪資、海外投資收入等) 不列入一般所得稅額計算,而是列入基本稅額計算
一般所得稅額
一般所得稅額你可能已經繳過幾年了,所以應該也多少熟悉,就你每年稅單上看到那些計算,是列入了比如 扣除額、免稅額、級距 等項目之後計算的結果
剛剛說過,一般所得稅額是一定要繳的部分,你也逃不掉,因為在台灣給你錢的人基本上他們都申報好了
而這也應該很合理,不管怎樣你如果還是台灣人,你在台灣區的收入就會被課徵相應所得稅,不管你現在大部分是活在哪一國
只是說你如果在國外全職工作,那你在台灣區的收入可能就不多,所以最終可能一般所得稅額機算出來會是 0
基本稅額
基本稅額的計算很簡單
基本稅額 = (基本所得額 - 670萬) * 20%
而基本所得額白話文就是全部的所得,包含台灣區的薪資收入、投資收入,以及海外薪資收入等六大稅基中的項目,反正就是 全部 全部
海外所得
雖然說是應列入全部收入,但你如果海外所得小於100萬,那政府根本也不想管你,那部分根本連申報都不用,也就是你可以直接當做政府不知道你有這筆收入
如果海外所得超過 台幣100萬,而且你又是居住者,那你就要申報
居住者的認定
- 有戶籍且累計住滿 31 天:你在台灣有戶籍,且一年處於台灣境內 31 天(不管你這 31 天是不是住在戶籍地)
- 沒有戶籍但境內居留合計滿 183 天
申報了不代表真的會多繳錢
注意到上面的公式,如果你的基本所得額(也就是你當年全部全部全部的收入)根本也沒超過 670萬,那你根本也不用擔心多繳,因為你的基本稅額就是 0
我想大部分的海外打工族年輕朋友應該都屬於這種狀況
而如果你的基本所得額超過 670萬,那接著就要看你剛剛已經一定要繳的一般所得稅額和現在算出來的基本稅額哪個高
- 如果
一般所得稅額比基本稅額多,那就一樣只要課徵一般所得稅額,不用管基本稅額。也就是說若你當年的全部全部全部收入,主要還是由台灣薪資所構成,那很可能就會導向這個結果 - 如果
基本稅額比一般所得稅額多,那就須另外就其差額課税。為什麼要說『就其差額須課徵基本稅額』而不直接說『改課徵基本稅額』?因為『差額』的部分可以進一步做一些減免,比如海外已繳納稅額就可以從差額之中抵掉。所以你如果在海外工作薪資很高,那八成也是賦稅很高的國家,你可能已經在那邊繳了不少,那抵下來你可能也不會真的需要在台灣繳到多少基本稅額
所以結論如果你只是一般出國工作的台勞或白領打工仔,其實很難多繳。你如果回台灣累計沒超過31天,根本也不用申報,我想白領應該也很難有人有超過 31 天的假可以讓你都在台灣吧…
就算真的要申報,你總收入還要超過 670萬 才需要擔心;且超過了 670萬,還可以扣抵你已經在國外繳的稅… 所以真的很難需要多繳什麼。基本稅額的影響族群主要還是在海外投資的有錢爸爸炒股仔的部分